close

前幾天在學校唸書時不小心瞟到Guardian國際版的建築專欄剛好在介紹上個月初才去過的聖家堂,所以我雖然考試在即,也還是把它看完。回到房間後又上網找到了線上版:14 August 2008 Guardain UK

很意外的網路版的照片和實體版的居然完全不同,我比較喜歡實體版的這張,理由等等會補上。聖家堂的名氣之響亮幾乎可以說是巴塞隆納整座城市的代名詞。這樣說一點都不誇張,因為走到書店歐洲旅遊的書架前,不論是中英文只要是介紹西班牙的10本裡總有9本是以聖家堂為封面。更不用說1以巴隆納為主題的旅遊書就百分之百都是以它當封面了。這間教堂從1883起已經蓋了125年了預計完工的時間是2020年。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還要200年?!

聖家堂是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後期傾全力卻因為車禍身亡而未完成的作品。基本上他光是決定接手蓋這間教堂就是個了不起的決定,因為這是他自己想蓋的,所以到了後期已經不算是接受別人委託的案子,他不僅不會賺到錢還必須確保一直有像桂爾這樣的有錢的大爺資助(聖家堂並不是桂爾委託高第的case,而且桂爾公爵到那時應該經掛了)。另一個原因就是西班牙是標準的天主教國家,也就是教會基本上是受到羅馬教廷管轄,然而這間教堂卻是一間不隸屬於羅馬教廷的私人建築,也正因為如此高第可以不受拘束地盡情將其理想與對於天主教教義的詮釋都按照自己的理念實現在這棟建築物身上。

這篇報紙上的文章大意是:在高第意外葬身輪下後,原本承接的建築師們應該是要忠於高第的理念而成為其遺志的實現者,然而這群建築師卻沒有完全按照當初的藍圖去執行,甚至這篇文章的標題就直接下了:當受託者加入自己風格時,大師的願景就已經被模糊了。不過文中也題到真正的藍圖在西班牙內戰時就已經燒毀,所以繼任者也無從真正知道究竟高第心中的聖家堂全貌應該是甚麼模樣。

這張報紙翻拍的照片中呈現的是「誕生立面」(Facana del Naixement)的背面,其實我也是看了很久才發現他是從哪個角度拍的。最初我以為是從天空往下拍,但我現在的推測則是攝影師爬上位於另一側的「復活立面」(Facana de la Passio)尖塔再從塔頂往對面拍。而這正是我當時沒有拍到的角度,因為我們當時爬上的正是照片裡在高第生前就已經竣工的誕生立面,而非1989年才由另一位建築師Joseph Maria Subirachs所完成的「復活立面」(Facana de la Passio)。有了這番認識之後就不難理解這篇報導配上這幅照片不僅是一種對於高第的尊敬也正凸顯本文的主題。

不過我必須老實說的是:其實現場看時我真正尬意的卻是非出於高第之手的「誕生立面」。甚至我在出發前就企盼在這棟建築上看到的曠世傑作在我認真看玩旅遊書之後才驚覺居然多是出自於這位Joseph之手的「復活立面」。

兩個立面都滿布兩位建築師的雕塑,但我覺得在雕塑的風格上若將高第與Joseph對比,高第的部分就顯得較為保守。我這樣說,應該會被一狗票人推下油鍋吧,我批評的可是西班牙的天才ㄟ,光是以geninus這個字來形容高第我就曾在一個語音導覽裡反覆聽到四五次。況且高第可是讓巴塞隆納甚至整個加特隆尼亞地區躍上世界舞台的第一功臣。沒有巴塞隆納的西班牙,和沒有高第的巴塞隆納會是甚麼樣子呢?

聽我說明理由前請先看照片,含前面兩張以及下面這兩張都是屬於高第的「誕生立面」。



過於嚴重的風化作用,好像將整個像聖誕樹般的立面蓋上一層不規則的布幔



這是誕生立面我最喜歡的雕塑

* *



然後以下是Joseph的「復活立面」(Facana de la Passio)




也許是還沒蓋完,我總覺得這面的優點固然在雕塑,但這人字型的分隔卻使的雕塑部分與上面的尖塔無法連成一氣。這是我對「復活立面」唯一的不滿意。但除此之外,分開來看每座雕像都是無懈可擊的精彩。




上圖:人物左1,Joseph以高第的臉孔為人物象徵他的景仰。
上圖:左2、左3則是從米拉之家的屋頂借調來押解耶穌的外星人兵團




上圖右:這張夠苦吧!

上圖:最後這張是內部的屋頂,也是尚未完工。幾年前我朋友去的時候連屋頂都還沒有,「每個人拍回來的照片依照工程進度多少都有些不同」這也成了參觀聖家堂有趣的地方。)


高第曾經說:「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歸於上帝。」直線是屬於人類的,而人類卻無法在不靠工具的情況下完整地畫出直線。他喜歡弧線,也許這正反映著他想忠於真實的人生,或者崇尚自然的信仰。不過他的作品往往過於複雜,複雜到每個部份都必須抽離出來個別欣賞;反觀Joseph則是以簡約卻深刻的筆觸刻劃出耶穌受難前耶穌自己以及身旁人物的表情,這樣單純的穿透力即使不透過旅遊書的講解都可以直接在目視的那一剎那深刻的接受人物的情緒。

於是我自己對聖家堂下的註腳是:當然融入了過多的不同風格後,就少了一股整體而單純感動。

其實當我真正造訪了巴塞隆納後,我最愛的高第作品就不再是聖家堂了。高第的建築有許多是一眼就可以讓人認出出自他手筆的特徵,但我並非是每種風格都非常喜歡。他的建築風格包括:主題:光是爬蟲類就有從有腳到沒腳的、兩棲的到路上走的、地球上有的和電影裡才有的。植物則包括各式花草、樹木與水果。材料則包括了石材(如教堂、房舍外牆)、鑄鐵(細膩的金屬雕刻)以及馬賽克磁磚(處處可見,以桂爾公園最具代表性)。當然還有許多造型獨特的天窗讓打在牆上或天花板的光束也變得生動起來。然而就像我前面所說的太繁複的雕飾讓我常常無法找到了take my breath away的那一秒。

高第的建築多半集中在巴塞隆納市區內,兩天之內看了近10處他的作品,保證會讓你完全熟悉他的風格,也會很清楚自己喜歡哪個部分。而我最喜歡的是他對"煙囪"的處理。說到這裡 我的最愛已經呼之欲出了。揭曉謎底,我最喜歡的高第建築是:米拉之家(Casa Mila)的屋頂。

以下是1912年外星人造訪西班牙的證據。



同樣出自高第之手卻和聖家堂很不一樣吧!單純多了,這裡只有外星人。

關於我對米拉之家的喜愛,日後再另開專題介紹囉,今天的主角是聖家堂。

回到聖家堂,這棟教堂外觀最炫的應該是目前已經完成8座還差5座的螺旋狀尖塔。已完成的8座分屬於誕生立面與復活立面。另外5座中有4座會出現在才開始蓋的光榮立面;最後1座將會位於三個立面的正中間。我寫到這裡不會有人還不知道為何是12+1吧。12+1就是耶穌的12使徒和耶穌自己。寫到12+1,我又想到徐四金小說改編的香水和我最喜歡的神之水滴....(不過真實的情形是聖家堂預計要蓋18座高塔,不是13座,所以這段完全是我在沒查資料的時候自己太high寫的)

接下來是教堂大評比:

新和舊的風格在這棟教堂上已完成的部分就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誕生立面的雕像都是依真人模特兒雕刻的,所以走的完全是寫實風格。反觀「復活立面 」,素描般的線條,明明超現實,每個雕像的神韻仍是栩栩如生。「寫實」與「超現實」從上面兩個立面的照片對比應該就可以看出有很大的不同。這正是我前面提到高第較為「保守」的原因。當然「前衛」與「保守」絕對是相對性的形容詞,在100多年前高第已經很猛了。更不用說我的最愛米拉之家(1906-1912),它雖然是也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但看起來可一點也不像古蹟呀。另一個我注意到的「保守」則是聖家堂的窗戶(例如翻拍自報紙上這張照片裡的)都還是標準教堂的窗戶,這部分並沒有留給我太大的驚喜。不過它畢竟還是教堂,我是不是太嚴格了?

所以針對這篇報導的標題,我有不同的想法。假設後起的建築師們所承襲的是高第隨時充滿驚喜的精神,而非高第當時的風格,那麼「當(現)代定義的前衛」來蓋聖家堂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繼承了高第的志向

當然我不懂藝術也不懂建築,所以以上僅能說是我自己在野人獻曝。我只是單純的喜歡Joseph 的「復活立面」。

在參觀聖家堂當天,我記得和同行友人聊到:一個人是否該像高第一樣設定他一輩子也無法完成的夢想?我當時直覺地說:這樣就很可能就會讓自己像高第一樣在病榻前仍然抱憾而終。不過好像是A小姐吧,她說:「可是大家就會永遠記得他了。」事實上,幾乎所有去巴塞隆納的觀光客都可說是去向這位西班牙的genius朝聖的吧。其實這也是行前的我最想去的原因,想去的程度可以從我在一年多前就買好西班牙的旅遊書並且從台灣專程帶來。不過事後卻也證明了:我還是喜歡極簡的現代建築與渾然天成的壯闊美景。

不過我仍期待這些高塔都能在我有生之年完工,這樣我可以和米拉之家屋頂上的外星人相約一起再去參觀聖家堂。

接下來是我的私房對照組

(1) 現代建築組
直線才是王道,2003的巴黎La Defense這張和這一區是我心中最美的巴黎,也是目前全世界的現代建築中我最喜歡的一棟。沒錯!就是我的最愛。

我和高第不同,我認為:直線才是王道

愛不釋手的證據就是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當桌面 打到這裡 他又再度成為我的桌面。

小孩指數10++++ : Infinite。。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基本上是破表的)



(2) 前衛教堂組:
關於前衛教堂,放上一張巴黎市區中的聖心堂來比較一下吧。我甚至連那排恰到好處的樹都喜歡。

簡潔有力的白色在藍天與綠樹印襯下高高矗立在全巴黎最高的蒙馬特區。在我心中它完全擊敗壯觀卻過度繁複的聖家堂。

小孩指數8 : 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




然後是

(3) 乖乖組教堂:
位於英格蘭Lincoln市區制高點的Lincoln Cathedral,雖然它被我歸類成乖乖組但已經是全英國我去過的教堂中我覺得最美的一棟了。在我心中,和它相比,York Minster 和Canterbury Cathedral 都要相形失色。這是英國境內我最喜歡的教堂。

小孩指數8 : 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




(4) 自然風景組:
至於自然風景區,我最還念的還是瑞士的 Mountain Pilatus啦!這是我爬過的山中最喜歡的。走在翠綠稜線上的感動,近幾年唯一可以披敵的就是台灣的磺嘴山生態保育區1和我認定唯一可以在將來打敗它的嘉明湖2。為何是將來?因為我還沒去過Crying
小孩指數∞: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Star+++++


基本上起跳就是破表,我無法形容20分鐘之後就走在那條稜線上的我是有多興奮。


磺嘴山(你可能無法想像它就躲在擎天崗後頭)的山頂就是典型火口湖破掉後水流光的模樣。在擎天崗墮落成約會聖地之後,大部份的水牛都自己搬家到這裡來了。

以上這些地方都是我的最愛。這裡的"最",除了風景本身要夠美之外,主觀的感動與震撼也很重要(小孩指數至少要接近破表 or 能把你的呼吸 take away)。這些對照組就留待以後有機會再一一寫成網誌吧,不然寫到後面整個離題54bd3bbb

註:

1. 這是Tony大的網站,基本上我和老爸爬到沒山可以爬的時候,都會去他的版上爬文,順便研究一下他的路線圖。

2. 這是蛙大的網站,他精彩的嘉明湖攝影相信多人看過了。

這兩個人的網站都是google之後會出現的第一筆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routeto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