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母的軍艦岩
我和它有很深的淵源
第一次登上軍艦岩的時間已經不可考了
我猜若不是小三就是小四
這是離家最近的一座山頭
只要步行20分鐘就可以抵達山腳
小時候 週末的早上
老爸會帶著全家去運動
地點不外乎天母公園或軍艦岩
通常不管是哪裡我都討厭
因為那時候的我就是討厭運動
討厭運動的我一直到國三的寒假才有了改變
即將面臨人生第一次聯考的我
那時有了暗戀的對象
一如往常 每到過年 全家都要去台南過
在缺乏行動自由的年紀 在南部其實是很無聊的
那時我唯一可以接受的運動是棒球
記得有一天爸爸在陪我練完球之後 跟我說:去跑一下操場吧!
我不記的那天我到底跑了幾圈
總之我找到了:跑再遠也不會累的節奏
對於一個從小就活在胖子身軀裡的靈魂 那可是象徵著劃時代的里程碑
之後我就變成一個沒事就會去慢跑的人
那時只是單純的覺得
一個人跑步 是一種可以和自己對話的機會
對話的內容 通常都是 反覆練習 (模擬、想像、預習、遇襲 whatever) 和心儀女生見面時的語言
過了幾年 在心中練習對話的對象一變再變
不變的是一旦我想要在生活中找到出口
我有兩個選擇 爬山 或 跑步
只是愛爬山的我 在這20多年裡 居然再也沒爬過軍艦岩
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它不夠高、展望不夠壯觀
很難讓我專程去爬一座毫不費力就可以征服的山(或者我壓根沒當它是山)
去年 (2009) 初因為要定期去榮總的關係 我常常會在看病之前或之後順道去爬軍艦岩
從我的航跡裡可以看出我的登山起始點都是從榮總後山出發
而非網路上比較大眾化路線的陽明大學裡應該就可以窺知一二
除了順路
和小時後的路線相同
也是原因之一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只看見地圖沒看見航跡和標註的表示你用的是IE 請點左邊的連結 或者 使用Google 瀏覽器
▲ 芥末綠的航跡是2009 11月份帶 Mini Cooper 去爬的路線
因為已經幫他們在金剛犬社長約好洗澡時間了 所以時間只夠爬軍艦岩和唭哩岸山
▲ 深藍色也是上面這張則是九月份自己去走的路線。那天我光是上下軍艦岩就走了兩次,有點把山當成操場再繞 活動的面積也比較大。
▲ 至於紫色航跡這張 是在 2009 八月初時在闊別二十載之後再重度登軍艦岩,這天也是一整個亂走,登上軍艦岩之後當然是不過癮,先是往東北誤闖磺溪山的墳墓群,然後向西轉往丹鳳山,下達北投的奇岩路,然後沿著奇岩路取道威靈頓山莊的社區柏油路,重新進入軍艦岩系統的步道登上唭哩岸山,然後循陽明大學路線再度回到軍艦岩,從行義路(石牌路)方向下山。
▲軍艦岩山頂裸露的岩石
"爬軍艦岩"是很籠統的說法,通常我會一口氣把軍艦岩、唭哩岸山和丹鳳山想辦法一次繞完。單純只登軍艦岩很容易也不可能迷路,但若是像我這樣亂跑則常常會在許多人走出來的叉路中繞來繞去,我常常在想若是哪天我把我所有的航跡都疊在一張圖之內,大概整片山都會被我畫的花花綠綠的。
很多登山的人包括我在內都喜歡自己創一些新的路,就向陽明山這幾年流行的七星池就幾乎是登山客走出來的路線。多了幾分探險的趣味,卻也破壞了原始森林的植披。人與環境很多時候真的是兩難,這時不做不必要的破壞似乎是個大家都應該遵守的默契。
▲ 一路上的岩石都因為人為的踩踏而形成階梯,而階梯也因為人為的踩踏從中間凹陷。然後取而代之的便是在登山步道起點畫蛇添足的水泥階梯。畫蛇添足絕對是缺乏美感的台灣社會最表性的專長之一。
▲ 登頂的過程中,隨時回首都可以將天母地區一覽無遺。
▲ 有來到野柳的錯覺?
▲ 這裡是野柳吧?
▲ 有的洞真的不知道是人踢出來的,還是自然形成的。
▲ 這樣的沙,不像海沙,倒是很像小時後幼稚園裡沙坑的沙。
▲ 軍艦岩因為太容易登頂,往往有很多人來這邊"占山頭",我就試過帶著一本小說到山頂來看。
▲ 關渡平原就在腳下
▲ 岩石也有年輪
▲ 石頭與樹 - 這景讓我想起黃山?
▲ 破壞自然景觀的證據。我想應該是先有人刻佛在先,又有人畫臉在後。看似刻佛者稍具美學素養;畫臉者則自以為幽默。但無論如何就是破壞自然景觀。爬軍艦岩常常會有一種:自己每踩一步,就會對腳下的土地充滿愧疚,覺得自己又對石床的侵蝕貢獻了一"步"之力。但不知這樣的心境是否只有少數人才有?
▲ 又是一個缺乏公德心的傢伙
▲ 我喜歡這樣的山徑
▲ 不動明王廟
山壁上的文字記述這裡的不動明王和日本的淵源。
宗教行為是否可以成為破壞自然景觀與竊佔國有地的阻卻違法事由?
有山就有廟,常常這樣缺乏美感的行為卻是你我成長中的共同記憶。不同的是對我而言是醜陋的畫面,對許多人來說卻是與上天虔誠的約定所在?
▲ 快崩落的山壁上有著大大的紅字,正楷寫著 "丹鳳"。只有在沿著北投公館路前往北投時的角度才能看見。只是不知道是否是先有丹鳳二字才有丹鳳山,還是相反。我個人相信前者。
▲ 奇岩路旁廢墟般的祠堂。
▲ 循著奇岩路走進威靈頓山莊,我又走回軍艦岩一旁的唭哩岸山。老實說相似的地質與地貌,與軍艦岩相較我卻比較喜歡唭哩岸山。我想是因為走的人少,破壞的少吧。
▲ 登頂前兩旁的護欄
▲ 唭哩岸山頂
▲ 唭哩岸山頂回望軍艦岩
▲ 這個看起來像緊握著的拳頭的石頭也是人為形成的
▲ 拳頭下是懸崖,崖壁下的路分割了軍艦岩與唭哩岸山
▲ 猜到是甚麼形成這樣深深的溝了嗎?
▲ 是攀岩用的繩子
▲ Mini & Cooper 的唭哩岸山登頂證明
▲ 這一天是和老爸去爬的
▲ 北投的照明寺,又稱情人廟。在台灣只要有點高度能看夜景,情人約會會去的都叫情人廟。
▲ 據說是抄東海大學的那一棟
每次寫登山都好長一篇。相片部分是遊記;文字部分則比較是過程中與自己的對話,也很難免去黑色的批判。
我有一個構想:開一個公開的相簿,把在風景區與登山步道途中刻在樹上與石頭上的"某某某到此一遊"或是"一把傘下寫兩個人的名字"這種都放上去。每張相片旁還要把提字的人名都打成文字。也許哪一天這些刻字的人會在被自己的結婚對象、朋友 或是 老闆google時...... 但又能怎樣呢? 多數人對於周遭習以為常的醜惡的無動於衷,也只是加深我在這裡狗吠火車的無奈。
▲ 鏡頭中的 Mini 在想什呢? 這張表情感覺像是豁達的無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