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傍晚就到了Uncle家
接近晚餐時間客人陸續前來 我才慢慢發現今天受邀的對象
幾乎都是台灣在英國的留學生
今天的第一件事是討論”2008倫敦僑界228紀念會”流程
時間 :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3:00--5:00 PM【2:30 PM即開放入場,現場亦備有茶水,歡迎各位來賓準時入席】地點:Swiss Church, 79 Endell Street, London WC2H 9DYSwiss Church 地點簡圖如下:
我們就在Uncle家的客廳討論起來
與會的人除了Uncle其他的都是倫敦地區各校的學生
各自專長的領域也是五花八門
從財經 文學 藝術 醫學通通都有
有些是博士班的學生 有些已經畢業許久因為在英國工作而定居下來
我的Uncle是個在英國的僑界裡有著豐厚的人脈而事業上的成就也很令人佩服的人
但是每當他開口說話時卻是十分的溫和客氣
會發起這個活動是因為Uncle有感於許多台灣人對於228的認識都是片面的
缺乏一個詳盡且全面性的了解
(以下是我自己的想法 僅代表我個人)
現實生活裡許多人對於228的認識都是各自從家裡老一輩的口中轉述 或是 收看煽情卻不深入的新聞報導
這樣的後果就是一個嚴肅的歷史事件被政治人物與居心叵測的媒體綁架
利用這個事件挑起對立 卻不鼓勵大家了解真相
手法粗糙的政治操作 和路人皆知的別有用心
搞得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往往因為拒絕被綁架的新聞議題 所以也間接拒絕了了解事件始末的機會
或者也失去了了解的興趣
其實這個活動在倫敦年年都有
只是今年想要以更活潑 更具有互動的討論方式取代以往單純的影片播放
由於活動的本質只想單純的讓當天的與會者完整的了解整個事件的始末
並非去評斷這個歷史事件到底要由誰來負責
因為歷史事件的發生是客觀的 怎樣解讀與是非判斷是知識分子自己該去思考的
而非直接拒絕或相信別人的評論
所以當晚參與討論的人也不希望在大家在收到活動通知時就反射性的聯想到特定的顏色
在台灣顏色也是被綁架的選項 很討厭
其實 我是在會議開始之後才知道會議的主題
但才進行了五分鐘 我就動了想發言的念頭
所以我更專心的傾聽 以確定我真的可以掌握討論中的議題
想發言的我 真是既熟悉 又陌生呀
當晚我彷彿找回心底的熱血
能參與那天飯前的討論
是我來英國最開心的一件事情
我來英國之後變安靜了
在朋友中扮演的角色也和在台灣時有些不同
但是一場會議下來
我不但發了言
而且每個字都是很用力很用力的思索之後才從嘴裡吐出來
因為我知道光是能和這群人一起開會 就已經很幸福
(當然事前沒有更深入的參與 就貿然發言 我是有些心虛的)
聽uncle說話 會讓人心情很快的平靜下來
我可以一邊聽著 一邊沉澱和整理 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
透過主持會議的Edward的回應
我可以迅速的修正剛才發言中不夠精確的比喻
其實我心裡頭是很開心的
我完全服氣
因為每個人的發言都很有見地 我一邊聽 一邊從發言的風格猜想 大家的學術背景
當Edward提到:只要回想起自己在英國這19年來跟著uncle所做過的事情
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精彩 沒有白走一遭
那種感覺我知道 所以我聽到的時候差點連眼淚都掉了下來
還有另一個回應我的女生 我也很感謝她(雖然party的時候 我一直忘記去和她聊天 所以一直不知道她的名字)
聽見自己的想法透過別人詮釋得更完整 那種開心與滿足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吃東西時 我和Edward又繼續聊
他說 當江澤民訪英時他們就在 中國大使館對面
和旁邊的西藏人一起抗議
甚至還互相合作 輪流同時只幫一方吶喊
在第一線 親自參與歷史事件
時間隔了很久 每次回想卻都依然熱血澎湃
我聽了既羨慕又感動
這回旁邊的人比較少
我已經可以感覺到我連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
回家的路上 我一直在想
平凡的週六夜晚
我遇見一群不平凡的人
我思索著 這是倫敦的生命力 首都的生命力
還是知識分子的生命力
我想我的感動應該來自於:
人在國外 卻發現每個自己的同胞都是如此的優秀
並且對自己熱愛的故鄉 充滿了使命感
後記1:
其實從活動執行面來說
我比較看重的是 如何激發大家的興趣
哪種訴求最能成為所有人覺得有趣的最大公因數
如果不存在最大公因數
執行單位有多少能力能兼顧多少條不同的line
而能投其所好
所以就必須把可能會出席的人的潛在背景事先分析
然後對來自不同群組的出席者 作出 綜合一切條件後的可能達到的最大目標
例如
群組A 預計迴響程度 80~90 %
群組B 40~60% 即可
用chronological的敘述方法
很可能導致群組A掉進 走不出過去的情緒
更可能導致群組B覺得這實在是not my business
過度的沉湎於過去 就無法走進未來
解讀歷史不只是要還群組A的祖先們公道與清白 -- 參與事件的人不是暴民 or 任何民亂的產生該被檢討的一定是執政者
更是要還並沒有實際參與的群組B清白 -- 不能因為找不到宣洩的出口 就把氣出在無辜的這一代人身上,否則這與中國政府到現在還動不動就煽動民眾仇日 反日有何不同??
寫到這 228 的被綁架 與 南京大屠殺的被綁架 有何不同 ??
戰爭 或 政治鬥爭 都是少數人玩弄多數人的遊戲
一個被絕大多數人評價為錯誤的歷史事件 最該被檢討是當時掌握權力與做決定的人
對於群組A 我們該想的是 他們回家後會怎麼想
對於群組B 我們該想的是 他們回家後還會不會想
當然 如何讓群組B覺得 想主動了解與認識 228 這件事 這是最難的
我目前想的到的也只能到這裡
最近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看 "白木怡言"
這是蔣友柏的blog
這個blog的價值就在於生為一個"人"
"真誠反省"與"思想自由"的可貴
每個群組裡都需要這樣的角色
後記2:
據說
江澤民訪英時
與布萊爾經過中國大使館
在對街 被擋在大型雙層巴士後面的是一群吶喊的台灣人 旁邊應該也有西藏獨立支持者
江: 你不覺得那些人很吵嗎? 為什麼不乾脆逮捕他們
布: 對不起 我們的法律沒有授權給我有逮捕他們的權力
江: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我授權你逮捕他們
布: ......
在台灣連警察路邊臨檢的手段是否適當都可以申請大法官會議解釋(釋字535)
當我徘徊著用哪句話最能貼切的形容上面那個傲慢與無知的法治白癡
這真的是個很難的問題
畢竟
罵你是豬 也只是汙辱到豬
註 釋字535的大意是大致是: 警察之臨檢制度,違反依法行政原則....、比例原則,...並賦予受臨檢人權利救濟之機會。簡言之就是,政府或公務員執行任何事,都必須要有法源依據。如何執法,也必須要符合比例原則。
這就是人治和法治的最大不同: 要法律有說才算,不是你說了就算。